本次视导以高三年级为核心观察点,覆盖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历史等9大学科,每科听课2节,累计听课18节,完成物理类与历史类学生分层抽样问卷调研2000余份,并组织年级管理、学科教学等专题座谈10场。视导组通过“量化+质性”双线调研模式,整合课堂观察、数据分析和师生反馈,形成兼具诊断性与建设性的视导结论。
各学科课堂展现出鲜明的“深实特色”,专家反馈亮点频现,建议一语中的:
1. 语文:肯定了两位老师通过教材经典与高频考点融合,引导学生梳理题材特征、艺术手法,并融入思政元素,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引领双提升。建议教学目标明确,教学内容典型、丰富,但可考虑做一定的删减,力求做到“少而精”;注重方法指导,切合学生实际,但需提升学生的参与度,关注个体差异;优化时间分配,强化限时训练,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准确解题的能力,适应高考考试节奏。
2. 数学:指出两位老师备课充分、选题得当、教法多样、教态得体。建议我们仔细研究高考命题人在近年发表的文章,研究最新的命题趋势以及近年的数学高考改革;建议我们计算各小题的得分贡献率,备考时重点攻克得分贡献率较低的必考题型,以学定教,精准对接学生需求;建议我们二轮时大胆取舍,抓住学生拿分点,较困难的压轴题型根据班级情况适当取舍。
3. 英语:肯定了备课组扎实备考与年轻教师活力成长。复习紧扣增分板块,注重思维引导与学生反馈,成效显著。指出课堂生态需优化,建议通过讲练结合、多元互动提升效率与容量,强化学生主体地位;思维引领需更清晰呈现解题路径,鼓励深度反馈;教学设计需精准对标学情,提升AI赋能的针对性与课堂吸引力。强调教学应详略得当、突出主次,通过“提炼”环节构建知识体系,推动课堂从“教知识”向“育能力”转型,助力学生高效学习。
4. 物理:肯定了备课组构建“研—教—练—评”四位一体备考体系,课堂采用“概念建模可视化+解题思路过程化”模式。建议加强广东省高考命题思路和风格的研究;明确每节课的目标性,落实知识、引导方法、培养能力,做好课堂小结; 课堂习题的选择注重典型性和情景化;准确定位练习题和测试题的功能及难度,注重学科内综合;精准把握学情,多给学生展示机会。
5. 化学: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与了充分的肯定,建议深挖专题,分析考试数据,找准学生薄弱点。建议打破模块界限,引导方法、思维迁移,提升知识运用能力。建议鼓励学生多讲多练,外化思维,加深知识理解。建议准确定位练习题和测试题的功能及难度,注重学科内综合。
6. 生物:肯定了生物组团队在备考中统一思想,精准施策,也肯定了上课教师精心备课,务实教学,聚焦问题、直击考点。建议后续备考继续深入学情,少讲多练,坚定方向,多做高考题。建议课堂习题的选择注重典型性和情景化,精准把握学情,多给学生展示机会。
7. 政治: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,其课堂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理念,注重关键能力培养,突出学生主体地位,强化聚合思维训练,精准把握高考命题趋势。建议要深化热点问题探究,避免浅尝辄止;要创新变式训练,实现“一境多知”和“一知多境”的有机结合;要提升教学效率,优化讲练策略;要加强学情调研,实施精准教学。
8. 历史:肯定了两位历史老师的讲课内容丰富详实,知识梳理清晰,对课标把握到位,梳理历史问题的意识强,能够做到关注学生。建议加强考情的分析,重视“四史”教育,课件不能替代教材,重视关注教材,重视关注学生听课状态。最后阶段做好知识点的删减,关注学生解题技巧的掌握,关注一些知识细节的处理,做好课后作业和课上随堂练的题目要精选精练。
9. 地理:一位老师从学科上位概念出发,构建知识逻辑框架,学生主体性比突出,师生互动较好;另一位老师是试卷讲评课,有选择,有重点,有反馈,抓住共性问题,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。建议解题强化审题答题规范训练,建立易错细节库攻克概念混淆等问题;课后作业与随堂练精选真题模拟题,控制题量,注重梯度,实现考情、课堂、训练高效衔接。

学生反馈:高认可度下的优化诉求
问卷调查显示,学生对高三复习规划、教师专业能力及课堂互动满意度超90%,但部分问题需关注:
时间管理:75%学生希望增加自主学习课时,尤其晚自习时段;
作业反馈:68%学生建议缩短作业批改周期,增加错题面批指导;
体育锻炼:日均体育活动时间不足30分钟,体能储备待加强。
结合视导结果,李有阶主任提出五大提升路径:
1.基础筑牢行动:推行“三轮磨课法”升级版,首轮聚焦学情诊断,次轮嵌入大单元教学设计,三轮结合高考命题趋势动态调整,确保知识体系结构化。
2. 自主学习优化:试点“弹性课表”,每日增设1节自主研修课,配套“学科加油站”微专题资源库,供学生按需选择;推行“作业限时+分层”模式,基础题当堂完成,拓展题48小时内反馈。
3. 偏科攻坚计划:建立“一生一档案”追踪系统,针对薄弱学科开展“错题重构周”,如数学学科通过“压轴题拆解工作坊”,帮助学生攻克圆锥曲线与导数难题,目标薄弱学科平均分提升5-8分。
4. 拔尖创新培养:组建“强基班”,实施“双导师制”(学科导师+生涯导师),定制“高阶思维训练营”,如物理学科引入大学先修课程《力学思维拓展》,助力尖子生通过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升学。
5. 贯通教研生态:联合市教科院开展“高考命题深度研习项目”,组织教师分析近5年广东卷命题规律,研发“变式题库”与“情境化教案”,确保教学与评价改革同频共振。 
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联合党委副书记、总校长李震宇表示,园区将全面落实视导建议:
管理升级:成立“教学质量督导专班”,按月督查课堂实效与作业反馈;
资源融合:扩大“云端资源库”容量,新增园区内“名师示范课”专栏,年内实现500节精品课共享;
“以精细谋实效,以创新求突破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将以此次视导为新起点,全力践行‘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’使命,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!”——李震宇校长如是说。
明理崇文深耕不辍,卓越至臻笃行致远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,正以务实之笔书写新时代教育华章!
(文字丨覃国萍 图片丨陈富豪、田原)